集微网消息,日经中文网春节期间发布长文,试分析中国芯片生产领域出现的问题。报道指出,中国制造半导体的自给自足水平徘徊在20%的范围内,政府多年来一直鼓励投资国内半导体初创公司,以提高该行业的自给自足能力,但这一目标仍然难以实现,因为大部分资金都用于IC设计厂运营。

根据中国分析公司艾瑞咨询(iResearch)进行的一项调查,2014年至2022年5月期间,公共和私人投资机构为865家芯片初创企业提供资金和贷款,该计划还设想让初创公司上市并筹集更多资金。但在这笔资金中,46.7%流向了参与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的初创公司。另有17.5%的人资助了专门从事模拟IC设计的初创公司。换句话说,64.2%的投资和贷款流向了专注于设计集成电路的初创IC设计公司。

“这无助于半导体自给自足的增加,”东京电子和半导体咨询公司Grossberg的负责人Satoru Oyama表示。

中国生产芯片的自给率徘徊在20%的范围内,报道认为,如想要提高自给率,投资将流向参与开发制造工艺和芯片制造设备的初创公司。然而,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只有1.1%的投资和贷款流向了制造IC芯片的初创公司,15%的资金用于芯片制造设备初创公司。

去年8月,海光信息正式登陆科创板。此次IPO,当即市值1400亿元,缔造了去年最大的半导体IPO。海光信息成立于2014年,脱胎于中科院,主要从事高端处理器、加速器等计算芯片产品和系统的研究、开发,产品主要包含海光通用处理器(CPU)和海光协处理器(DCU)。招股书显示,2021年公司业绩出现大幅增长,营收近23.1亿元,其中主要靠CPU。

美国制裁使中国半导体公司越来越难以将生产外包给台厂和其他地方,培育国内的半导体制造生产商被认为是使中国芯片产业更加自给自足的关键。“创业投资并没有扩展到硬件领域,这需要大量的投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收回,”Oyama表示。

大基金去年夏天卷入了腐败丑闻,显示中国在支持芯片行业方面面临严峻的挑战。大基金全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一期成立于2014年9月,规模超过人民币1300亿元;大基金2016年投资湖北紫芯以及长江存储,2020年6月以7亿元资金入股紫光展锐,总投资规模接近300亿元。


来源: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