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轮美奂,精彩震撼!随着数字烟花在钱塘江畔华丽绽放,亚运会开幕式圆满结束,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又称“大莲花”)里观众、演员、运动员如潮水般退去。

但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夜以继日地完成开幕式保障任务后,没有丝毫停歇,逆着散场的人流,揉揉疲惫的双眼,继续投入战斗,因为接下来“大莲花”将迎来一次“变身”。他们将利用5天,即120个小时的时间,助力“大莲花”由华美的舞台转变为亚运会田径比赛的竞技场。

他们,就是“大莲花”通信保障团队。

是的,他们的时间颗粒度以小时计。因为面对庞杂的任务,留给他们的时间真的不多。

这次转场是“大莲花”在杭州亚运会期间的第一次“变身”。整个亚运会期间,“大莲花”要举办亚运会开幕式、田径比赛、亚运会闭幕式、亚残运会开幕式和亚残运会闭幕式五场活动,并经历四次活动间的转场。从9月23日晚开幕式结束到9月29日田径比赛开始之间的这次转场是其中时间最紧、挑战最大的一次。

转场工作主要分为开幕式演出设施撤场和田径项目设施进场。其中仪式及演出团队共涉及14项撤场工作任务,场馆运行团队共涉及12项进场工作任务。

看似前后切割清楚,好像能够“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实际操作中,撤场和进场工作之间纵横交错,大部分工序需接续协同。对于通信保障工作而言,情况尤其复杂,因为信息技术业务领域的工作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因此更需要做好与其他8个业务领域的衔接配合,“见缝插针”式推进工作。

每一个人都需要确切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目标点位和需要对接的其他领域,每一分钟都不可以被浪费,每一项工作的接续都要统筹安排,每一个环节的意外延误都会导致一连串预先安排的推倒重来……可以说就算事前做了再多详细预案,但真正干起来,每一项工作几乎每时每刻都处于动态调整之中。

为此,中国移动“大莲花”通信保障团队,在开幕式保障95人技术队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1名综合布线工程师,全部人员按照三班倒的方式,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通信侧的转场工作。为了争分夺秒地完成任务,他们将120个小时的任务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60个小时,这是比赛区演出设备拆除撤出所需的时间,中国移动“大莲花”通信保障团队就利用这段时间完成比赛区以外所有区域的布线任务。

其间,最大的难点在于开幕式撤场物料设备总量巨大,包括电子地屏、地屏玻璃、空中道具等众多设备。这就意味着会有许多大型机械和人员交叉作业。

即使这样,中国移动“大莲花”通信保障团队仍希望能够寻找见缝插针的机会,提前进行一些比赛区的通信侧转场工作。“我们的工作取决于前序工作的完成情况,比较被动,如果前序工作遇到了问题没有按时完成,那我们的工期就必须压缩。”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场馆网络与通信支持主管李前兴说,“这也是我推翻21名综合布线工程师第二阶段进场的方案,让他们在转场工作启动的第一时间提前进场的原因。”一旦比赛区布放光缆的弱电井“露头”,通信保障人员就会立即在这个点位提前开始第二阶段的工作。

第二阶段,中间30个小时,工作重点是为比赛区48个项目的计时记分设备做临时布线和AGIS(运动会信息系统)专网的接入。

这个阶段是通信侧转场工作的重头戏,一方面,因为AGIS专网是亚运会赛事的“神经系统”,比如计时记分系统产生的数据会通过AGIS上传至云计算中心,计算结果再通过AGIS回传给计分系统;另一方面,比赛时的竞赛视频和仲裁录像对画面清晰度要求很高,需要网络的快速反应,所以对布线工艺要求也非常高。总之,在这30个小时结束后,场内的每个单个设备都必须调通。

但是,这个阶段也恰恰是未知变数最多的阶段。从5月1日“大莲花”封场,启动开幕式舞台搭建工作,到9月23日开幕式结束,比赛区的这些设施封存了近5个月,并经历了潮湿的雨季和夏季阳光的暴晒。在第一阶段撤场工作完成之前,井里面预埋的各项光缆和设备的情况如何并不明确,存在重新施工的可能。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中国移动“大莲花”通信保障团队届时将分成三个组,每一个组都配置综合布线工程师、网络技术工程师、固定通信工程师、移动通信工程师、对讲服务工程师等一套全专业的技术尖兵,以便随时解决各类问题,保障工期。

第三阶段,最后30个小时,中国移动“大莲花”通信保障团队要对整体田径赛事相关设备进行联试联调,包括计时记分、仲裁录像、竞赛视频、媒体转播、体育展示等系统,最终目的是让田径赛事各项设备的网络通信稳定、顺畅运行。

“如果说开幕式、田径比赛的保障工作,答题是之前3年的部署,交卷是在演出和赛时,那么转场就是一场现场答题限时交卷的考验。”李前兴说,“我们有信心像顺利完成开幕式保障一样,顺利完成转场任务。”

期待“大莲花”变身归来,为我们呈现更多亚运精彩!

来源: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