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2).jpg

9月1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总设计师吴光辉在2023中国无线电大会主论坛上,发表了题为《5G赋能大飞机高质量发展》的专题报告,深刻剖析了5G在中国大飞机研发与制造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以中国商飞为蓝本介绍了中国在专频专网建设方面的有益尝试。

吴光辉院士指出,在过去的70年中,中国航空工业研制了上万架飞机,基本满足了国内需要,但是在民用飞机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用吴光辉的话说:“中国的大型客机项目经历了几上几下,却始终没有走完一个完整型号的研制过程,始终没有形成真正的商用飞机产业。”在5G的助力下,中国商飞在这方面实现了巨大的突破。

中国商飞坚持以“自主研制、国际合作、国际标准”为原则,研制成功了世界一流的大飞机产品,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ARJ21中短程支线客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程新型涡扇支线客机,已于2016年正式投入商用。C919是全球最新一代的大型客机,已于今年成功运营。

据吴光辉院士介绍,C919秉承减重、减阻、减排的理念,兼具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同时,可以通过对客舱的灵活布局实现定制化制造,以满足不同市场与航线的需求。目前,C919已在东航的成都、上海航线上开始运营,上座率高达80%,运行成本低于传统飞机。中国商飞已接到了来自32家用户的1061架飞机订单。

C919之所以能在技术和商业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功,5G技术功不可没。中国商飞抢抓生产方式革命的新机遇,创建了全球第一个5G工业园区和国内第一个5G全连接工厂。基于可实现百万级零件全要素实时溯源的物联网等,实现了飞机研制的全流程数字化映射;使用5G+物联网的全要素连接技术、5G+机器人的零点定位技术和5G+AGV的运输技术,构建了24小时无人值守的黑灯数控工厂;基于5G低时延的点对点通信、5G低时延的多机协同等打造了软件定义的柔性产线,可实现多型号的混线生产;借助5G+ATG数据空地传输技术、5G+大数据数据离线快速飞机技术,实现了“天地一体化”的高效试飞;利用5G+VR虚拟教材开发技术、5G+VR多人在线协同技术、5G+AR远程异地协同技术,实现24小时随时随地的在线运维。

在这背后,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商飞指配的5G工业无线专用网络频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这一频率为基础,中国商飞开始了基于大飞机研制的5G专频专网试验验证。在机载系统无线化方面,在国内首次启动无线航空内部通信研究,打造高速率、低功耗、高并发的飞机内部无线通信网络,实现未来海量传感器的智能化无线组网以及部分控制总线信号的无线化替代,降低传统电气线路互联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成本,实现系统显著减重。在工业控制无线化方面,应用确定性5G无线传输技术,实现机器人之间点对点通信,打造机器人社群式生产模式,显著降低产线部署成本,实现多型号混线生产。

吴光辉院士表示,希望能以中国商飞为牵引,在典型垂直行业打造形成示范标杆,促进专频专网在各行各业的复制推广。

来源:中国无线电